短短一个月内发生超过2000次地震,震度最高达6弱强震,地壳位移九游娱乐明显,岛上居民开始分批撤离。
在这种情况下,有不少日本民众表示倘若日本真的沉海了,上亿的日本民众是否要全部移居中国?
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点老生常谈了,但是基本上每一次日本经历过一次自然灾害,这个话题都会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,尤其是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疯传的“日本毁灭”传说,也令不少日本人以及邻国沿海的城市感觉到了不安。
但其实从科学角度看,日本列岛每年以约5毫米的速度滑向马里亚纳海沟,但若要整个国家沉没,需要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。
不过,最近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,东京、大阪等沿海城市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侵蚀问题,部分小岛因海浪侵蚀消失,如2019年台风“海贝思”就曾吞没了名为“小岛”的旅游胜地。
此次鹿儿岛地震虽未导致日本的领土消失,但密集的地壳活动和海啸风险,确实让日本民众的生存焦虑显著提高了。
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针对国内农业转移人口,2023年跨省户口迁移“跨省通办”业务达173万笔,但全部是国内人口流动。
对于外国移民,中国近几年登记在案的难民不到500人,且政策还是更倾向于“提供经济援助,而非大规模接收”。
日本2019年才开放低技能劳工签证,目标5年引进34.5万人,还明确强调过“这不是移民政策”,只有高端人才,需年九游娱乐薪700万日元以上才能申请永住。
一个连外劳都谨慎接纳的国家,突然要求邻国接收1.2亿人口,显然不切实际。
更不要说那些现在就想要提前入中国籍的日本人,要知道中国国籍现在有多么难拿,2024年的统计中,85万的在华外籍人士,拿到中国国籍的人还不足100。
面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,联合国早在《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》中确立了“责任分担”机制。
例如,距离近的韩国、俄罗斯远东地区可提供短期安置;土地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、加拿大可作为长期选择;有文化纽带的巴西(拥有200多万日裔社群)更便于融合。
历史上,上海曾接纳3万犹太难民,却被日军利用“河豚计划”进行控制;二战后,中国也曾妥善安置日本遗孤,但大规模移民涉及文化冲突、资源分配等难题。
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.16%,但耕地后备资源紧缺,若要拉齐难民的教育、医疗、安置标准,年花费可能超过700亿美元,占军费预算的42%。
即便中国愿意提供援助,更可能通过联合国难民署等渠道,提供经济上的资助,或者在海外建设经贸区提供就业岗位,而非直接接收人口。
面对海平面上升,图瓦卢一方面推动数字国家项目,用技术备份国土信息;另一方面与澳大利亚签署气候庇护条约,每年允许一定数量公民移居。这种模式,比“举国迁移”更具可行性。
日本政府近年推动地方创生战略,试图分散首都圈人口,但尚未出台大规模海外移民政策。
若真面临国土危机,与周边国家协商建立“气候难民安置区”,可能比单方面涌入中国更具操作性。
联合国的“责任分担”原则、中国的政策现实、日本的移民排斥,共同构成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。
与其纠结“移居中国”的空想,不如聚焦全球合作,通过技术创新减缓海平面上升,完善国际安置机制,才是应对此类危机的根本之道。